作為深化能源改革、助推“雙碳”目標落地的關鍵一年,2022年新春伊始,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印發的《關于完善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體制機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見》中明確提及“鼓勵建設綠色用能產業園區和企業,發展工業綠色微電網,支持在自有場所開發利用清潔低碳能源”。而如何通過數字化、智能化手段實現園區發電、配電、用電的協同運作,讓園區更低碳化、經濟效益最大化?不久前ABB推出的《ABB智慧園區碳中和白皮書》為這一目標提供了可行的路徑參考及標桿示例。
加速綠色能源接入,筑牢園區實現低碳目標的核心底座
自1979年深圳蛇口工業園打響了中國產業園區發展的第一炮,園區建設正式步入快車道,以科技創新驅動的高新區、科技園和以商貿流通驅動的物流園、自貿區相繼涌現,推動著中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而除了狹義的園區外,大家每天生活中都接觸到的住宅、商業、建筑、學校以及工廠都是園區的范疇之一。
《ABB智慧園區碳中和白皮書》指出,產業集群的壯大以及生產規模的擴增為能源消耗帶來了一定壓力,各類產業園區的能源消費總量已超過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的1/3。由于國家能源局預測到“十四五”末,以新能源為主體的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將占中國總電力裝機的比例將超過50%等,因此實現園區的零碳智慧升級,需要在園區規劃、建設、管理、運營全方位系統性融入碳中和理念,將更多非化石能源發電、分布式清潔能源以及儲能系統接入電網以筑牢其核心電力底座,同時以數字化手段整合節能、減排、固碳、碳匯等碳中和措施,以智慧化管理實現產業低碳化發展、能源綠色化轉型、設施集聚化共享、資源循環化利用,實現園區內部碳排放與吸收自我平衡,生產生態生活深度融合。
通過綜合能源建設,園區也將不再是能源的消耗者,而轉變成能源互聯網的重要基石。以光伏發電為例,在園區的既有土地資源上利用清潔的太陽能,可以降低園區的綜合能耗,同時光伏電站將降低建筑物對空調的依賴,減少建筑物的空調能耗。光伏電站采用的自發自用余量上網模式,也能獲取不錯的經濟收益。此外,在園區內配置一定容量的儲能裝置,可以用來評述光伏發電的輸出,其次還可以用來作為園區的備用電源,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降低園區的峰值功率。http://www.sinaprems.com/